急性荨麻疹的病因与治疗
一、疾病概述
急性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,主要表现为皮肤上突然出现红色或苍白色风团,伴有剧烈瘙痒,通常在数小时24小时内消退,但可能反复发作。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血管性水肿,严重时甚出现过敏性休克,需及时就医。
二、常见病因
1. 食物过敏:如海鲜(虾、蟹)、坚果、鸡蛋、牛奶、芒果等易致敏食物可能诱发急性荨麻疹。
2. 药物反应:抗生素(如青霉素)、解热镇痛药(如阿司匹林)、疫苗等可能引起过敏。
3. 感染因素:病毒(如感冒病毒)、细菌或寄生虫感染可能触发免疫反应。
4. 物理**:冷热**、日光、摩擦或压力等物理因素可导致荨麻疹。
5. 昆虫叮咬:蜜蜂、蚊虫叮咬后释放的毒素可能引发过敏。
6. 其他因素:花粉、尘螨、动物皮屑等吸入性过敏原,或精神紧张、内分泌失调等也可能参与发病。
三、治疗方法
1. 一般治疗
- 避免诱因:明确并远离过敏原,如停用可疑药物、忌口易致敏食物。
- 冷敷缓解:用冷毛巾敷患处可减轻瘙痒和肿胀。
- 穿着宽松衣物:减少摩擦**。
2. 药物治疗
- 抗组胺药: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(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),副作用较少,能有效缓解瘙痒和风团。
- 糖皮质激素:用于重症或伴有血管性水肿的患者(如**),需短期使用。
- 肾上腺素:若出现喉头水肿或休克,需立即注射肾上腺素抢救。
3. 特殊情况处理
- 合并感染:如由细菌感染引起,需配合抗生素治疗。
- 慢性倾向:若反复发作超过6周,可能转为慢性荨麻疹,需长期管理。
四、预防建议
- 记录饮食和接触物,帮助识别过敏原。
- 过敏体质者避免已知高风险因素。
- 保持环境清洁,减少尘螨、花粉等接触。
急性荨麻疹多数预后良好,但需警惕严重过敏反应。若出现呼吸困难、头晕等,应立即就医。
(全文约800字)